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,起床这件事上也是一样。
世界上有一种狠人,闹钟只定一个、响铃了就立马起床,开机速度简直打败99%的人。
这种人,什么事儿做不成啊!
而有些人,则是那种闹钟一响、立马按掉、继续赖床的赖床星人。
醒来的第一件事,不是起床,而是翻身。
尤其到了冬天S属性(Sleeping)更是全面大爆发,这套动作就更加丝滑了。
身体舒服了,但心里不太痛快。赖床通常会被打上「懒」的烙印。
很多人一边赖床的同时,内心又充斥着忐忑不安。
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赖床时光里,无数个念头在和脑袋瓜里的瞌睡虫掐架:
不想起床!不想起床!不想起床!可迟到了该怎么办?
我爸要来掀我被窝了,我妈要来拉窗帘了,我的猫要来喊我喂饭了……但我只想睡,我好懒。
今天又要赖床了,我真不争气。从明天开始,6点起床,给自己做早饭、跑五公里,25年瘦10斤。必胜!
朋友们醒醒啊,赖个床而已,不必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,更不要自责、觉得自己懒。
爱赖床是天性使然,只要掌握好时间不耽误事儿,不用给自己那么大压力。
而且冬天赖会儿床,还有你许多想不到的好处。

赖床理由如下
在我们的大脑中,有一种叫做“褪黑素”的激素,它对我们的睡眠时长和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。褪黑素含量越高,人就越容易感到困倦。
褪黑素对光照极为敏感。在冬天,由于昼短夜长,太阳光照时间短,因此褪黑素的分泌会变得更旺盛,这也使得人们在冬天会更容易感到困倦。所以相比于其他季节,更容易出现起床困难的现象。
因此,天冷不想起床,也不全是被窝的原因。我们的身体需要适应光照时间的变化,这就导致了需要更长的苏醒时间。
不仅赖床的行为可以“合理”解释,在冬季赖床,还对身体有很多好处~
经过一夜的睡眠,人体会消耗大量的水分,使得血液会变得粘稠,血液循环速度也会减慢。
再加上冬季的室内气温较低,如果迅速从睡眠中醒来,较大的环境温差变化会使血管迅速收缩,心脏需要加大负荷来保持血液循环,因此就容易出现心跳加快、头晕心悸等现象,对于有慢性基础病的老年人来说,还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可能性。
所以说,所谓的“赖床”其实是一个让心脏逐渐适应温度变化的过程,同时也是给全身肌肉和关节传递一个苏醒的信号。
此外,来自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,与闹钟一响立即起床的人相比,在闹钟响起后再小睡一会儿,大脑的反应速度会更快,甚至可以提高醒来后的认知,在算术速度、情景记忆等方面的能力会更强。另外,适当“赖床”还能降低疲劳感,使人的精神状态更好。
如何才能科学赖床?
早晨被闹钟唤醒后,可以尝试“5分钟起床法”,给身体一段缓冲时间。
具体来说,醒来后先在床上躺两分钟,接着用两分钟时间进行深呼吸、伸懒腰和活动关节,最后用一分钟慢慢坐起。这样做有助于血管和心脏逐渐适应觉醒状态。
当然,在选择闹钟铃声时,建议挑选较为轻柔的旋律,例如间歇性响起的早晨闹钟声。避免使用过于刺耳的铃声,如iPhone自带的那种雷达铃声,以免被突然惊醒。
总的来说,闹钟响后适当“赖床”其实是一种科学的起床方式,不必觉得自己是在偷懒~